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法律文學」標籤的文章

[佳言錦句]美國首席大法官祝學生「一路逆風」

[佳言錦句]美國首席大法官祝學生「一路逆風」 Roberts在一所私立菁英中學的畢業典禮致詞表示: 「我希望你們將來受到不公平待遇,這樣你們才會知道正義的價值;希望你們遭到背叛,你們才知道忠誠的重要; 希望你們不時感到寂寞,這樣你們才知道朋友相伴不是理所當然的。 祝你們一路逆風(bad luck),你們才知道機會的重要, 使你明瞭你的成功不是理所當然,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必然。 希望你的敵人嘲笑你的失敗,你才會知道運動家精神的重要;希望你被忽視,你才會知道傾聽他人的重要; 希望你受到足夠的痛苦,你才會知道同理心的重要。 不管我是否如此『祝福』,你們將來都必定會經歷這些事情。 而你是否會因此受益,端看你能否從不幸中獲得教訓。」 是不是說的很好呢? 不只對學生,對於某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法律人也是很受用的。 http://www.abajournal.com/news/article/chief_justice_roberts_wishes_students_challenges_rather_than_success

[檢察官投稿] 看見 蓮花

[檢察官投稿] 看見 蓮花 昨天剛好看MOD一部紀錄片 <<眼不見為淨Out of Mind,Out of Sigh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6jmwv_nEc 其實原本片名更貼切,不存心中,不在眼底。 (講精神病患的處遇,很好看) 司法改革喊得漫天價響,無論是被告辯護權或被害人參與權的擴張 (好吧,我必須承認昨天看到羈押修正草案通過,還是有點五味雜陳) 像某老師說的,這可能都是非常少數的有能力的被告(或其他當事人)會使用的。 絕大部分的被告譬如七八成以上的毒品案件當事人(或者是現在真的都還很年輕的詐欺車手),就是在每一個程序中過水、被決定、被處罰,然後再一次的被逮補、被決定、被處罰。 我們當然覺得這些行為不可取,但是如果有一天我們是他的家人、師長、親友,會希望國家給予的除了處罰之外,還有什麼?? 很多吸毒案件就真的是爸爸媽媽看不過去,偷偷拍照錄影來檢舉的。 他們有時候很害怕(因為施用毒品的人可能很容易動怒) 有時候卻又很憂傷(畢竟是他的小孩,又可能要去關個三四個月,然後再惡性輪迴一次)。 昨天在捷運上遇到一個小姐,她在大安森林公園站月台,問我們怎麼樣轉去公館站。 她是台北市的住民,外貌看起來應該是中上的上班族,但也會搞不清楚怎麼轉乘。 我遇到很多當事人,是騎機車從來不坐捷運的(因為騎機車通勤費比較便宜)。甚至沒有機車,隨手偷車代步的。 他們對於國家的公共建設(乃至於相類的補助資源),絕對是資訊饋乏,也恐怕很難逃離階級再一次的複製。 可能剛好頻率對到,講了一下日本台灣捷運文化的不一樣。 她突然說,台灣很多人不喜歡有人帶貓狗上捷運、之前去從事12夜救援浪浪的活動,人少的可憐等種種。 然後說,""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我傳達這樣的信念給你,那就是很好的一步。"" 總在這時候,覺得這塊土地的人們還是滿可愛的。 可能,我們有時如果能夠看得寬一點、遠一點。 那些本來沒有關係的人,也因此有了關係。 有關係之後,會想讓他/她變得更好。 閉眼不見也是選擇。 張眼不見也是選擇。 我選擇看見蓮花,也看見其生於汙泥之中。

[專題報導]Memorium Nuremberg Trials

圖片
[專題報導]法院也可以令人感動 很高興為大家帶來歐洲的獨家報導,分享本站駐德國特派員參訪紐倫堡的第一手情報~~! Memorium Nuremberg Trials 說到紐倫堡當然不可免俗地會想到紐倫堡大審,這個法院就是當年舉行紐倫堡大審的法院,而旁邊的展覽展出了紐倫堡大審當時的珍貴史料,包括二戰的歷史、英美法俄當年決定大審的過程,以及證人當年的證詞、證物、書面文件等。 只是平面的展覽搭配鉅細彌遺的語音導覽(中文)卻讓我在這裡足足待了2個小時,而心靈上的震撼不輸參觀廣島的原爆紀念館。只是念著文件的內容,納粹的暴行就躍然紙上。 有別於紀錄片的是,這個展覽更加強調審判的過程。而對從事司法工作的我來說,最感嘆的莫過於一個國家如此用心的把自己曾經做過的暴行如此鉅細彌遺的呈現出來。正如展覽中其中一位當年的記者說的「沒有這個審判,我們將不知道正義在哪裡。」在這個展覽中,完全可以感受到經過法律程序公開審判的過程,就是一種真相的揭露和轉型正義的過程。 最後,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重現主控方的美國檢察官Robert 的開場發言:當我們把這些罪犯送上法庭而不是報仇的時候,代表了理性戰勝了權力⋯用這把尺衡量他人的時候,永遠記得這把尺也將拿來衡量自己。我想,雖然紐倫堡大審還是有許多受到檢視的地方,但是它背後所蘊含轉型正義的意涵和正當法律程序的追求還是能夠深深打動今日的你我。 (本來上週就要分享的,沒想到發生光復中學納粹事件,更顯紐倫堡大審的重要性) http://www.memorium-nuremberg.de/

[Bear投稿]檢察官的日常

【BEAR投稿】 天氣微涼的周末,有空來讀讀現職司法人員怎麼描述他的生活吧。   ""初心不忘,方能於迷途時,選擇方向"   再看看一年多前寫下的句子,再溫習燈下磨字時的溫柔敦厚。   生活有時而窮,然生涯長路再回首,放在心頭的,永遠是在時窮時仍未放棄的風景。   共勉之。 【檢察官的日常】   王宗雄(刊於明道文藝461期。2015.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跟廉政英雄一樣,出去搜索飛踢嗎?」   「檢察官尬法官,誰人卡大?」   「電視上那人被法辦,甘係高層指示阿?」   這是鄉親最常問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法官比檢察官大,事實上,懂的人都知道,檢察官才是最大的。案子是由法官判,由法官來判生、判死、判要關多少年,而檢察官負責偵查,或指揮警、調偵查,把案件起訴送交法院審理之人,得以調度數百萬警、調大軍,掌握偵查主體唯一權限的檢察官才真的是最大。檢察官大是因為:什麼案件要起訴?什麼案件不要起訴?要起訴的案件要辦到什麼程度?是要辦到密不透風,還是辦到剛剛好就好?起訴的被告要株連要到多廣?要不要格殺勿論令人聞風喪膽,還是恰好掐住重要人士喉嚨就好?乃至於究竟要不要辦某個人?要不要聲請羈押某個人?要不要搜索他全家等等,全部都是由檢察官決定,不是由法官決定。法官只能就檢察官起訴送審的被告來判決,範圍頂多就一個池子,是被動的,但是整個台灣,卻都是檢察官的主場。」前檢察官、現任律師鄭深元如是說。   資深學長說得一針見血,便全文照引。我國錄用法官、檢察官的制度,仍採用同一套司法特考、訓練機制。兩年訓練、實習後結算成績。選擇法官、檢察官,盍各言爾志。目前雖統稱「司法官」,然亦有人持反對見解(讀法律首要接受的,就是永遠存在不同論調),認為檢察官的行政屬性強,與講究審判獨立的法官,應予區分。「審判獨立」、「檢察一體」均是當代法官、檢察官的基本理念,故職場文化也有所不同。檢察官首重調查業務,團隊夥伴大抵有司法警察、調查官(就是大家以為神秘兮兮的調查局人員啦),近來為防免官僚貪腐,整合行政機關的政風資源,成立廉政署。法律人職司「認事用法」,剛出道的檢察官,法律素養銳利,然受限經驗,人情世故的判斷,總還要跟這些團隊夥伴相互磨練,學習辦案技巧。   檢察官主戰場的刑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