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趣味小品」標籤的文章

Fight for the things that you care about

圖片
最近有兩部關於Ginsburg大法官的電影在臺灣上映 , 分享小編很喜歡的Ginsburg名言: Fight for the things that you care about, but do it in a way that will lead others to join you.(為你關心的事物奮鬥,但以能吸引他人加入的方 式去實現) 值得所有關注社會議題的朋友效法。 change does not happen overnight. 這也是我們設立法普網站、持續狗吠火車的初衷。 #掌握外國法趣聞請鎖定刑事法筆記 https://www.azquotes.com/ quote/1268996

John Morgan 陪審團

圖片
這是1861年英國畫家John Morgan的代表畫作「陪審團」, 生動地描繪了12名陪審員的實況。 The Jury (oil on canvas) was painted by John Morgan in 1861 at the Assizes held at County Hall, Market Square, Aylesbury. http://www.coulborn.com/ furniture-categories/ notable-sales/morgan/

「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圖片
[金句賞析]「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 除了這句名言以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Holmes 也說過下面這句名言: 「倘若我的同胞公民們想要下地獄,我會幫助他們。這是我 的工作。」 這句話反映了Holmes的哲學,釋憲者應該節制權力, 讓各州立法者適度進行立法實驗。以實用主義的觀點來說, 法律就是一種實驗,實驗結果出來前,誰知道好不好呢?因 此大法官不應任意介入。據此,其實法律或社會就是一個l ab。 相對地,歐陸較缺乏實用主義的思維。 photo credit:  izquotes.com

[美國法專欄]從受刑人到法學教授

[美國法專欄]從受刑人到法學教授 美國法專欄繼續為大家介紹米國的奇人軼事, 這位Shon Hopwood先生, 於1998年(23歲)在Nebraska州因持槍搶劫銀行被判刑12年。在獄中開始自學法律,幫同學撰寫書狀, 出獄後,第一份工作是洗車工,而後得到華盛頓大學全額獎學金,最後取得JD學位並考取律師執照(律師考試之前還先經過華盛頓州最高法院確認他可以參加)、擔任聯邦法官助理。 現在,Shon已經是知名的Georgetown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就是「法庭女王」TGW男女主角畢業的學校XD) Shon表示:「很多人把我當作自立更生的典範,但其實我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尤其是出獄找工作時。但大部分受刑人沒有那麼好運。」 「對受刑人再社會化最重要的就是給他們足夠的技能職業訓練」 以北卡州數據為例,出獄者再犯率高達40%, 但出獄後有工作者再犯率僅有5%。 http://cumberlink.com/news/local/closer_look/digital_data/beyond-bars-one-man-s-journey-from-inmate-to-law/article_51cdee8a-ad7f-55f5-bb6d-e1d6e487d36f.html

[美國法專欄]跟法官交朋友的價目表(大誤)

圖片
[美國法專欄]跟法官交朋友的價目表(大誤) 之前介紹過,不少美國法官都會設置粉絲專頁跟網友互動, 尤其是競選時。 這篇是美國律師Rosa Silva要競選伊利諾州Cook郡法官(民主黨黨內初選)的文宣之一, 我們可以看花多少錢可以跟法官交朋友(ㄜ...是贊助競選活動啦!) 100美金:普通朋友 250美金:銀卡朋友 500美金:黃金朋友,友情固若金湯 1000美金:白金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總之,在法官民選的美國,捐獻、贊助競選活動是合法且很正常的,臺灣民眾肯定無法想像吧! 另外,Silva也被選為伊利諾州「TOP 40優秀律師(40歲以下律師)」,這也是本站一直希望臺灣法律圈可以跟進學習的「同儕評選」風氣~~ 註:小編完全不認識這位律師,只是剛好看到舉例分享,無意拉票XD

法庭犬相伴,上法院更安心

圖片
[趣味小品]法庭犬相伴,上法院更安心 週末照例輕鬆一下, 1990年代密西西比州開始在兒虐案件使用法庭犬, 而後這股風潮開始擴散到其他地區,美國目前已經有7個州立法准許證人出庭作證時,使用法庭犬作為協助。其他尚未立法的州,法官也會在個案上權衡是否同意使用。 法庭犬的主要功能在於協助兒童證人、或心智障礙者在證人席上面對詰問時,能夠更為放心、安心。(部分地區是准許在偵查中詢問時使用) 法庭犬的主要品種是拉布拉多與黃金獵犬,經過協會認證後可供法庭使用,訴訟中通常是由檢方聲請。 有律師表示證人有狗狗相伴時可能讓證人看起來更有可信度,畢竟無法得知陪審員心裡到底再想什麼。 有法官則表示有時證人在庭上太過歇斯底里,有法庭犬相伴顯然可以安撫情緒,其實對辯方也是有好處。(另外,有些法官會把狗藏在證人台下面,不讓陪審團看到) 有興趣的請進一步參考: Courthouse Dogs Foundation 其他狗狗照片分享在下面留言處~~ http://www.pewtrusts.org/…/canines-helping-out-in-the-court…

美國法官、律師的「薪情」

[美國法專欄]美國法官、律師的「薪情」 (感謝網友黃鈞勵先生的分享) 繼上次分享檢察官薪資後, 網友又提出了美國勞工資料統計局的數據: 2016年美國全國律師薪資中位數為118160美元,美國法官薪資中位數109940美元,而採終身制的聯邦法官中位數則達123060美元! 聯邦法官還享有「以最後任職時薪水」計算的終身俸,所得替代率100%! https://www.bls.gov/ooh/legal/lawyers.htm https://www.bls.gov/o…/legal/judges-and-hearing-officers.htm

一群超熱血公務員 把邊緣少年變搶手人才

保護管束少年、弱勢少年明明有「脫貧」需求,卻被排除在主流職訓體系外。勞發署桃竹苗分署公務員當起「保母」,彌補社會安全網漏洞,開設職訓專班,幫助少年習得一技之長、不至於走偏,甚至有人月入六萬元,從此改變人生。 「每個人都不給機會,他們怎麼有機會呢?在這待著,好過出去『攏溜連』」 認真追蹤下去,其實也有些學員結訓後沒好好工作,轉了一圈,進了距離分署只有半小時車程的誠正中學(少年矯正學校),或再遠一點點的新竹監獄。 「有時會很灰心,每年都喊著明年不做了,但很有趣,這樣想時,就會發生一些好事。」劉宏俊說,第一屆畢業後,就業率百分百,大家心想:這樣的孩子也可以找到工作,好像該繼續辦下去。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92745-165626-%E4%B8%80%E7%BE%A4%E8%B6%85%E7%86%B1%E8%A1%80%E5%85%AC%E5%8B%99%E5%93%A1%20%20%E6%8A%8A%E9%82%8A%E7%B7%A3%E5%B0%91%E5%B9%B4%E8%AE%8A%E6%90%B6%E6%89%8B%E4%BA%BA%E6%89%8D?page=6

法律系之光 雞排博士

法律系之光 不管擔任任何角色,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溝通才是最重要的。會讀書可以幫助你通過考試,但目中無人只會讓人生失去更多機會(「靠北書記官」有感)。 -- 資優生養成的性格,和法律系的訓練,也是幫凶。「我從小就一定要搶贏,而且唸法律的人很難跟人道歉,因為在法庭上絕對不能低頭,而是要拚命抓對方的語病和漏洞,我在無形中把家庭當法庭,難怪前妻會說『你說話傷人不是傷到皮肉,而是傷到骨』。」他有些不好意思,停了幾秒才說「我後來才知道,我有3秒鐘激怒人的本事。」 宋耿郎會讀博士班,其實也是為了平撫創傷,「考試對我從來不難,所以很順利就考上博士班,但每回去探視小孩,相處之後,看他們離開的身影,我都忍不住掉眼淚,為了避免觸景傷情,最後才決定從台北回到故鄉,之後又賣起雞排。」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630bus005/

院檢散策 番外篇2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圖片
院檢散策 番外篇2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原警總綠島感訓監獄,新生訓導處) 這個才是供觀光客參觀的舊綠島監獄, 八卦樓是很典型的監獄建築模式,設有中央控制台, 再往外輻射出4個廊道,方便看管受刑人,總共兩層樓建築。 受刑人的生活除了「精神教育」, 也包含無止盡的挖石、蓋屋,以消磨精力。 當時在綠島監獄的受刑人雖然鎮日吹著海風, 卻可能永遠沒有見過牆外的綠島風光。 維基百科介紹: 1950年代,臺灣地區約有一千多名政治犯被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該單位當時有有12個由男性囚犯所組成的中隊(每個中隊約有數十位成員);其中有些人被監禁並強迫接受政治教育,也有些人被外放並在監視下從事「勞動改造」,但大都居住於數間木房搭建而成的牢舍內。 「新生訓導處」有關當局曾驅使其男性囚犯至附近海岸搬運石塊回單位所在地建築圍牆與簡易屋舍,其獄友也因此曾自我謔稱「自己蓋自己的監獄」;此後,當局亦曾驅使其囚犯從事農耕及食品加工活動,以達自給自足之目標。

[佳言錦句]美國首席大法官祝學生「一路逆風」

[佳言錦句]美國首席大法官祝學生「一路逆風」 Roberts在一所私立菁英中學的畢業典禮致詞表示: 「我希望你們將來受到不公平待遇,這樣你們才會知道正義的價值;希望你們遭到背叛,你們才知道忠誠的重要; 希望你們不時感到寂寞,這樣你們才知道朋友相伴不是理所當然的。 祝你們一路逆風(bad luck),你們才知道機會的重要, 使你明瞭你的成功不是理所當然,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必然。 希望你的敵人嘲笑你的失敗,你才會知道運動家精神的重要;希望你被忽視,你才會知道傾聽他人的重要; 希望你受到足夠的痛苦,你才會知道同理心的重要。 不管我是否如此『祝福』,你們將來都必定會經歷這些事情。 而你是否會因此受益,端看你能否從不幸中獲得教訓。」 是不是說的很好呢? 不只對學生,對於某些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法律人也是很受用的。 http://www.abajournal.com/news/article/chief_justice_roberts_wishes_students_challenges_rather_than_success

[院檢散策] 番外篇1 綠島監獄

圖片
[院檢散策] 番外篇1 綠島監獄(綠島學分班) 日前去綠島旅遊時,也參訪了著名的綠島監獄, 但這個是目前仍實際營運中的監獄, 是不開放遊客參觀的喔!! (門口的管理員很無奈,因為無時無刻都有旅客來問可否進去參觀XD 開放參觀的是往北一點的人權園區! 既然都來了,當然支持一下矯正署產品, 綠島監獄製作的柴魚片,送禮自用兩相宜喔! (門口即可購買) http://www.gip.moj.gov.tw/ct.asp… (下回繼續介紹人權園區)

德國法官

德國的法官多,訴訟案件數量特別高,原因在於起訴十分方便,訴訟費用相對比較低。法院的工作讓人心悅誠服... 法官為準備和審理每一個案件所需的時間,遠遠超過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官。德國法官說明或論證其判決所付出的工作,遠遠超出英美法系國家的同行。 這符合德國人的心態和傳統:解決爭議首先是國家的任務。同時它顯現了固有缺點...司法訴訟效率低下 Source:Thomas Raiser,法律社會學導論,2011年簡中版 (照片檔請見FB)

香港法官的薪水

香港法官的薪水看這邊 一般裁判官起薪(月薪)11~13萬港幣。 特委裁判官7萬。 另外,文末的暫委法官也很值得我國研究! 有案無官審,怎麼辦?「暫委」法官應急 「暫委」意即暫時委任,除了新官上任、行內所謂「未坐正」的裁判官,亦指司法機構因應人手不足,從外間聘任的臨時法官。這些暫委法官或裁判官,通常是退休法官,以參選特首的前上訴庭副庭長胡國興為例,退休後曾以暫委法官的身份重返高院審案。 暫委法官每次任期一般為數星期,但亦有高院的暫委法官在位近3年;至於暫委裁判官,任期一般是6個月(常任裁判官是3年合約),任期屆滿後可再獲委任。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64649/-%E6%B3%95%E5%AE%98%E7%9A%84%E9%9A%8E%E6%A2%AF-%E5%BE%8B%E5%B8%AB%E5%9F%B7%E6%A5%AD%E8%87%B3%E5%B0%915%E5%B9%B4-%E8%B5%B7%E8%96%AA7%E8%90%AC%E5%85%83

香港也鬧法官荒?(非常值得一讀,大推)

香港也鬧法官荒?(非常值得一讀,大推) (看到第一段就哭了...港幣乘以4...) 法官地位崇高,坐在法庭最高位置,薪酬卻不如坊間所想像般高。「眾官之首」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月薪30多萬元。相反,私人執業的「星級大狀」打一堂官司,收費動輒幾十萬元,遠超首席法官一個月所得。就以創下「天價」訟費的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案為例,律師團隊費用累計下來,竟高逾10億元。 一個成功大狀(即律師)的人工一定比法官高。以法官仕途的必經門檻「裁判官」職級而言,月薪約11萬至13.3萬元。雖然私人執業的收入相對不穩定,但仍比做裁判官優厚。 「香港法律執業者收入基準研究」報告,報告除反映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和高院原訟庭法官的薪酬,皆遠遠低於大律師收入達4%至60%,亦解釋了大律師不想做法官的原因。 出任區域法院或以上的法官,須承諾在法官任期結束後,不再從事私人執業(小編:這一點值得研究!)。但馬官坦言招聘法官,特別是高院原訟法庭法官十分困難,但他認為司法人員質素必須維持於高水平,並稱寧可法官數目不足,也不能對法官質素的要求作出妥協。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64055/-%E6%B3%95%E5%AE%98%E8%8D%92-%E6%98%9F%E7%B4%9A%E5%A4%A7%E7%8B%80%E6%94%B6%E5%85%A5%E9%81%A0%E8%B6%85%E6%B3%95%E5%AE%98-%E6%9B%BE%E7%95%B6%E8%A3%81%E5%88%A4%E5%AE%98%E5%A4%A7%E5%BE%8B%E5%B8%AB-%E6%B3%95%E5%AE%98%E5%94%94%E6%98%93%E5%8D%87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58639/-%E6%B3%95%E5%AE%98%E5%94%94%E6%98%93%E5%81%9A-%E6%B3%95%E5%AE%98%E8%96%AA%E9%85%AC%E4%BD%8E%E6%96%BC%E5%A4%A7%E5%BE%8B%E5%B8%AB%E6%9C%80%E5%A4%9A%E5%85%AD%E6%88%90-%E7%8D%B2%E6%89%B9%E5%8A%A0%...

律師可以整脊為副業嗎?香港律師謀生不易

律師可以整脊為副業嗎? 香港新聞 擁有「體雕師」資格的大律師梁思豪,因有意以「體雕」作副業以幫補家計,遂向大律師公會申請,但遭公會否決,梁早前不服公會決定,尋求司法覆核,並獲判勝訴。大律師公會早前提出上訴,上訴庭今下判詞,認為大律師公會專業守則沒有違反《基本法》33條保障職業自由的規定,裁定公會上訴得直。敗訴的梁思豪揚言,會與律師團體再商議,並會上訴至終審法院。 -- 香港現有一千多名非資深的大律師,但並非所有大律師如外界想像般風光,尤其是初出茅廬者更要靠家人或積蓄維持生計。在○○年至一三年間有九百多人取得大律師資格,約有三分之一已轉行;而大律師當中又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有自己辦公室及秘書,第二類雖可在律師樓的會議室見客,但其實是要在家中或圖書館工作,而後者人數更有逾一百人。 申請人指公會在守則中設下一份清單,規定除了某些特定「副業」包括死因裁判官、仲裁員、審裁員、新聞、廣播、教書、慈善機構職位、議員等可獲豁免外,其他副業都要先經公會批准,他認為守則有不公平之處。 (分享這篇不是要說上訴法院判得對,而是強調其實外國的職業規範是很嚴格的,管制的密度、強度都很高)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51060/%E6%8B%92%E6%9C%83%E5%93%A1%E4%BB%A5-%E9%AB%94%E9%9B%95%E5%B8%AB-%E4%BD%9C%E5%89%AF%E6%A5%AD-%E5%A4%A7%E5%BE%8B%E5%B8%AB%E5%85%AC%E6%9C%83%E4%B8%8A%E8%A8%B4%E5%BE%97%E7%9B%B4-

運動員法官

Dwayne D. Woodruff, 1979~1990年匹茲堡鋼鐵人隊美式足球員, 1979年超級杯冠軍,31歲時取得JD學位,33歲退役, 史無前例地同時擔任執業律師和足球員3年(這是神吧!!!) 2005年起獲選為賓州Allegheny郡法院法官,目前參選2017年賓州最高法院法官選舉。 繼運動員立委之後,臺灣什麼時候會出現運動員法官呢? http://www.abajournal.com/magazine/article/10_questions_dwayne_woodruff

再推 法庭女王 The Good Wife

再推 法庭女王 The Good Wife 小編已多次推薦這部超級精彩的法律影集給大家, 如果對法律議題或美國法夠敏銳的話,會學到非常多東西, 不只是主角們談戀愛而已XD 很高興看到黃律師也大力推薦這部戲: 「我自己常舉的例子,就是去年剛下檔的CBS影集The Good Wife 法庭女王一到七季,以及目前上檔的衍生劇The Good Fight第一季。 以我自己在美國處理案件的經驗,以及私下跟許多美國律師朋友閒話家常的討論來看,我發現幾乎嚴謹的法律工作者,不管是美國聯邦公設辯護人、ABA的幕僚或者商業大所的資深合夥人,對這兩部戲都好評有加,完全不像提到Grisham小說或者Perry Mason之類法律奇想劇,狂翻白眼。 一言以蔽之:這兩部戲的專業法律事實細節的描述精確而細緻,卻又同時可以呈現主線以及支線的劇情推進以及角色群的情感互動。實在是教育意義以及創作高度兼具的佳作。」 https://www.themarshallproject.org/2016/05/05/how-the-good-wife-got-the-law-right#.ZokE22284

法律人應該要有社會經驗!?

香港新聞 見習大律師在修讀法律前,曾因非禮一名14歲校服女生被判監,其後他改修讀法律,並獲香港大律師公會批准他成為大律師,惟遭律政司反對。由於大律師公會和律政司持不同意見,最後尋求高院指示,法官今下判詞指,社會對大律師有很高的期望,認為大律師必須擁有無可挑剔的品格,故拒讓該見習大律師取得專業資格。 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98517/%E9%9D%9E%E7%A6%AE%E5%89%8D%E7%A7%91%E7%94%B7%E5%AD%90%E8%A2%AB%E6%8B%92%E7%95%B6%E5%A4%A7%E5%BE%8B%E5%B8%AB-%E5%AE%98-%E6%B3%95%E5%BE%8B%E4%BA%BA%E5%93%A1%E5%BF%85%E9%A0%88%E5%85%B7%E7%84%A1%E5%8F%AF%E6%8C%91%E5%89%94%E7%9A%84%E5%93%81%E6%A0%BC

神力女超人與北美原住民

神力女超人與北美原住民 最近很夯的神力女超人,想必很多人都去看了 片中有個小小亮點,就是印地安原住民Eugene Brave Rock飾演Chief的角色, 對原住民朋友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其實美國社會普遍對於原住民議題是非常冷淡的 (能見度遠低於臺灣的原民議題) 你可能有聽過黑人或亞裔的族群運動,但是印地安人? 好像幾乎不存在世界上一樣。 印地安社群有個小小的笑話, 當某些人(Trump?)高喊「移民滾出美國」時, 印地安人覺得白人才該先滾吧。 最近幾年跟原住民有關的院線電影有李奧納多的神鬼獵人和暮光之城(Taylor Lautner有部分原住民血統) https://indiancountrymedianetwork.com/…/film-review-eu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