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專欄]從“做工的人”到”川流之島”

[BEAR專欄]從“做工的人”到”川流之島”(文長)
(Bear學長的文字總是帶給大家滿滿的暖流,歡迎細細品嚐)
做工的人非常好看,好看的點來自於,這本書給了我(一個一路讀書而獲取經驗/經歷的人)很多不同的生命經驗。
當然,有很多是我自己或多或少,從書裡或現實人生感受到的。但他一一用工人的生命經驗,去加深了厚度。
逃逸外勞的打工、三明治看板人(絕對要想到黃春明老師的小說)、萬華那些茶室(可以看日日春)、還有最直指我心的,工人們對警察乃至於對包括檢察官在內公務員們的看法。
「 當然回過頭來,警察並非真的是「賊頭」,我們的國家給予警察不可思議的混亂業務,只要是和公部門有關的業務,無一不要求警察到場。做為執法和廉價保全的結果,就是一旦發生衝突,所有的公部門擺爛離開後,徒留警察在現場面對憤怒的民眾和接連而來的不滿。這些警察不見得真的理解自己在做什麼,只是命令如此,跟著照做而已。
也因為如此,「賊頭」從來不會試圖了解我們。在警察之中,多的是學長告誡學弟如何預防工人喝酒後亂鑽亂跑。當然,我們基層勞工也從來不想了解「賊頭」。
我還記得一個畫面。那是在約略兩年前,我看著一場車禍後,三個警察在大雨中疾駛而來,連摩托車都沒來得及架好就立刻撲倒在已經不會動的年輕人身上,隨之立刻嘶吼著要求無線電派出救護車。警察們沒有穿上雨衣,在全身濕淋的狀態下指揮交通,等著救護車將人載走,又等著一對夫婦哭泣前來,護送他們上了另一台警車後,才默默地將機車移好騎走。從頭到尾,他們都沒有穿雨衣。我看到的唯一一把雨傘,是從後來到達的警車中拿出來去替那個近乎昏厥的女人遮擋。
由於社會對警察這個群體的期待,使得警察在配合其他單位時,每每顯得木然而呆滯,活像一群殭屍。但如果涉及警察專業之時,那份專業所賦予的信念將變成堅實而強韌,令人無法不尊敬他們的表現。」
<<賊頭大人>>//做工的人
(覺得光是這篇,就好適合分享到靠北警察給所有警察大大一閱)
每個職業現場都有他的甘苦談,無論今天才看到的林文蔚的常年教育~談判技巧最佳示範(講監所管理員的封閉)、最近貌似我們自嗨很久的司法官過勞、或者是醫生、空姐、台鐵員的勞動待遇抗爭。但其實說真的,都遠不如勞動現場那爭來爭去一天可能就是一兩千上下的悲歡。
就像作者是現場ㄟ的現場監工,相較於純粹勞動階級的工人們,念了點書、算管理職,擁有權力可以去決定工人間的紛爭、是否讓撿回收的阿伯進來現場等。他也提到了工地喝酒的文化,保力達B可以加莎莎亞或可樂,各種特調皆有。
我碰到一個來告工地業主業務過失重傷害的,工人喝酒後,一群工班突然調去另一個現場,只剩他一個不知為何留在原工地,用砂輪機繼續工作時,可能是酒醉也可能是電力突然過載,砂輪飛出,切斷了四支手指。你問他為什麼喝酒,天很冷阿,心情很苦啊。你問業主有沒有過失?(律師一開始只有指出電力的問題)
這樣的案件到你手上,不同的人絕對有不同的做法。或許有點好運,後來算是在五六個月內,用比求償原價打了八折的賠償金額和解,就撤回告訴了。
這樣的案件,求快的話,要認為工人在工地喝酒自負責任,也可以;要認為無法證明電力有何超載,也無不可。要認為業主未盡監督管理之責,留工人一人在工地,亦有空間。多說真的,很快的把案子送出去,其實工人的人生沒有比較好。
記得開了好幾次庭,先要了保險名單確定有保勞保跟任意責任險(可以確定業主從保險方的理賠額度)、問了一下業主、監工工地狀況。有時候就是向工人說說打官司日久可能帶來的勞費、有時候就是向業主方說說工人可能這輩子就靠這筆賠償吃穿。一次、兩次、三次,這類案子說實在是主事的人捏出來的。
或者遇到酒駕案件緩起訴,我總還是會說一下跟罰單一事不二罰的道理。
遇到毒品要勒戒或緩起訴的,說一下這兩種的差別(當然是不是土豪哥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遇到任何夫妻間妨害家庭、財產糾紛且有小孩的,我總是說讓小孩盡量快樂的成長,永遠是你們最大的公約數。
遇到剛滿18歲開始賣一點咖啡包或當車手賺錢的,還是會問有沒有跟爸媽同住、在怎麼樣都要跟親人好好相處。
很多時候如丟石子入海,覺得我有點多嘴。但如果一百個中有一位因這樣的多嘴,朝好的那一面改變了,也就夠了。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多話,是我改變了社會,或社會改變了我。
做工的人裡面寫到,工人很喜歡買樂透,買一個50元,不用開證券戶不用繁雜手續就可以投注的夢。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總常常希望任何我認識的人,有點資力的話,捐點小錢給家扶或任何扶助小孩的團體。
或許你很難想像,但就算在台灣,仍然有因為兩千元一個月,生活會過得很不一樣的小孩們。無論這樣的小孩日後是否有成就,讓他們快樂一點成長,不是已經是大人的我們該做的事情嗎。
這就像買樂透一樣,是買台灣未來的一個夢。而且其實不會很貴。
然後週六晚看了川流之島。一樣是複雜的人生。
今日恰巧同學們在討論提供人頭帳戶們的人,該如何評斷這樣的人生?
我同意依法論法,但我也希望,每個人在他的職位或在人這件事上,做的永遠比邏輯演繹出來的答案,更複雜一點。
這些事情,說實在的,無關乎年紀或經驗。僅關乎於一個人,是否能普遍的觀照、理解並同情其他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公法教室]功能最適理論

法律人必先自律,方能律人

最高法院要開庭嗎?